作者|冷研作者团队-科勒
字数:3107,阅读时间:约6分钟
编者按: 泰国,这个位于中南半岛的国家,风景如画,文化底蕴深厚,近年来成为中国游客热衷的旅游目的地。而曼谷城内那座屹立在显赫位置的郑王庙,已成为每位游客必访之地。对于不少不太熟悉泰国历史的中国游客而言,常常会好奇,为什么这座宏伟的佛塔纪念的,竟然是一位华人出身的古代泰国国王——郑信大帝。本文将介绍这位泰国人视为神明的“老乡”所做出的伟大贡献,以及与他相关的“十世诅咒”传说。
泰国古称暹罗, 自唐宋时期起,中国人就不断地移民到这里。到了明末清初,随着中国移民潮的高峰,尤其是东南沿海的汉族百姓,因不满当时的政权或出于生计的考虑,纷纷踏上了远航的征途,足迹遍及东南亚。而其中,许多潮汕移民选择了暹罗。郑信的父亲——郑庸,就是其中之一。
展开剩余82%郑庸出生在清康熙末年,广东澄海县华富里村。因家乡土地贫瘠,人多地少,生活艰难,郑庸只能踏上祖辈的足迹,远渡重洋,来到暹罗。
当时的暹罗正处于风雨飘摇的阿瑜陀耶王朝末期,国内贵族军阀割据,外部的缅甸不断侵扰,社会动荡不安。然而,这一切对于敢于冒险的郑庸来说,并不算什么。他在王城阿瑜陀耶(又叫大城)中打拼,结识了不少华人帮派,并迅速成为华人社区中一位著名的赌坊老板,渐渐在华人移民中积累起了些许名气。
郑庸后来娶了当地一位暹罗女子为妻,并生下了郑信。不幸的是,郑信出生不久,郑庸便因病去世。然而,郑庸生前与阿瑜陀耶王朝的财务大臣帕耶杰希有着深厚的交情。帕耶喜爱郑信,并将他收养成为了自己的养子,郑信因此过上了贵族子弟的生活。
郑信从小便接受了优越的教育,13岁时举行了“剃顶髻”仪式,标志着他从此步入成年。之后,他便进入了阿瑜陀耶城最有名的三殿寺出家,系统学习佛经,这也成为每个暹罗贵族男子必修的阶段,只有通过这一阶段,才能顺利成家立业。
完成佛教教育后,郑信还俗,作为贵族子弟进入了王宫,担任侍卫,并开始学习暹罗的武艺、巴利文及中文经典,为日后的仕途做准备。
郑信才华出众,年轻时便在王宫贵族侍卫中脱颖而出。他不仅武艺超群,还精通中国的兵法,诗词歌赋、音律舞蹈也样样精通,堪称才子。暹罗宫廷有着浓厚的舞剧传统,传统剧目多改编自印度神话《罗摩阎那》,但郑信却另辟蹊径,编导了以中国故事为题材的新型舞剧,这些作品受到了国王毋隆葛的喜爱与赏识。郑信因此迅速得到重用,先后担任宣抚使和达城城主。由于暹罗的传统,城主必须由皇族或贵族担任,因此,郑信也被授予了贵族爵位,并称“披耶他信”,简称“他信”(Taksin)。
在郑信的命运轨迹中, 一场重要的政治变局即将来临。老国王去世后,新国王易卡塔继位,而百年宿敌缅甸趁机发动了侵略战争。1765年,缅甸大军分为两路,兵临暹罗国门。
然而,暹罗的军队并不像中国那样整齐划一,组织严密,而是由各个封建诸侯拼凑起来的力量,早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强大。因此,暹罗的军队迅速溃败,缅军逼近王城。
在此危急时刻,只有郑信带领数千人的部队坚守王城。凭借对中国兵法的精通以及高超的指挥能力,郑信带领的队伍虽小,却因士气高昂,最终几次以少胜多,成功击退了缅军的进攻。
然而,易卡塔国王却未能理解郑信的忠诚与英勇,他不仅没有感谢郑信的保护,反而让郑信继续与缅军对抗。郑信意识到,在这位国王眼里,自己只是一个外来者,完全没有资格得到应有的尊重。尽管如此,郑信依然拼死突围,并带领仅剩的500名士兵成功反败为胜。
郑信的威名因此迅速传播,越来越多的军民投奔他,他的军队也迅速壮大,甚至组建了强大的战象部队,成为了暹罗最强的军队。郑信也深知,单凭这些还不足以成就大业。他尊崇中国三国时代的诸葛亮,熟读《隆中对》,清楚地知道,想要真正成就一番事业,首先要有一个稳固的根据地。
暹罗此时正处于混乱之中, 各地割据的军阀林立,郑信决定将目光投向东南沿海的达罗雍。他带领部队一路征战,来到了尖竹汶府。虽然在重重困难下,他的军队已经人困马乏,但郑信命令部队砸毁所有锅灶,决定“吃饭就打进城,否则就是饿死或者战死”。这一命令极大鼓舞了士气,战斗也因此开始了。
在激烈的战斗中,郑信的战象出现了想要撤退的情况。郑信一怒之下,拔剑欲斩象奴,象奴只得用尖刺猛刺大象背部,大象因疼痛而疯狂发力,撞开了敌人的竹木栅栏城门。郑信的军队趁机冲入城内,最终成功占领了尖城,并继续征服了达罗雍地区,为自己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而此时,缅军再次围困了王城,易卡塔国王却无能为力,最终阿瑜陀耶王朝走到了灭亡的尽头。
随着满清出兵征讨缅甸,缅军不得不全线撤退,这为郑信提供了一个黄金机会。他迅速出击,发动大规模反攻,将各地军阀一一击败,最终完成了统一暹罗的伟大事业。
郑信建立了吞武里王朝,并自立为国王。吞武里王朝随后平定了各地割据势力,并向老挝、柬埔寨出兵,疆域远超今日的泰国,成为历史上泰国的第一帝国。至今,泰国人民仍将郑信尊奉为“五大帝”之首。
然而,郑信的成功并非没有隐忧。作为一位华人,他并非地道的暹罗贵族,尤其在暹罗那个世袭贵族权威深厚的社会中,他的身份使得不少贵族难以接受他这个外来者。而暹罗是一个宗教神权至上的国家,佛教在社会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,僧团的力量巨大。
郑信虽然精通暹罗的宗教习俗,但他深知中国历史上的“三武灭佛”,内心一直有一个愿望,那就是在适当的时机,削弱暹罗僧团的权力。然而,暹罗的贵族早已与僧团结盟,准备采取行动。
最终,昭披耶却克里这位老练的大贵族,在和僧团的勾结下,发动了宫廷政变,软禁了郑信,并最终决定将他处死。根据暹罗的传统,国君即便被废除也
发布于:天津市信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